查看原文
其他

场所|上海最美空间:小尺度街道、遛狗、运动……市民的空间

​冯婧 卡桑德拉 市政厅 2019-09-30

市民眼中,上海的最美城市空间有哪些?市民的需求和愿望,关乎未来上海城市更新的方向。由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与上海市民文化节共同发起的“100个最美城市空间”征集活动即将结束,但对于建筑师、规划师等城市空间营造者,以及对城市空间有各种需求的市民而言,有关美好城市空间的一系列讨论和协调工作,可能才刚刚开始。


正如《城市行走》特约编辑、《上海字记》作者姜庆共所言:“城市的美感不止于静态的躯干造型,而是体现于空间、规划者、设计者、体验者之间的谦让。规划者谦让于自然一些,设计者谦让于体验者一些,这样才能显现出城市环境、交通、人群律动的空间美感。东滩湿地自然与飞鸟的谦让,当代建筑与传统民居的谦让,石库门邻里间日常的谦让,是我心目中最上海的美丽空间。”


没有围墙的城市空间


艺术家善于创造非日常的城市空间。今年夏天,在人民公园7号门的MOCA艺术亭台,青年艺术家武佳音、徐杰和魏勃之创造了一个为期三周的真人相亲舞台,成为一个特殊的城市公共空间(市政厅·场所|鹊桥从何架起:城市的相亲空间)。而对上海最美的空间,他们也有自己的体察与见解。


身兼母亲和艺术家身份的武佳音,喜欢“人少能呼吸”的徐汇滨江,以及可以“亲近自然”的滨江森林公园。在她眼中,上海最美是还没有大力开发的地方,比如崇明岛。她也认为,医院和养老院附近,需要更多绿地,因为去这些地方的人特别糟心,住院的时候连散步的地方也没有,门口停满车,喇叭狂响,怕多去寿命都要缩短了。


武佳音说,最好的城市空间应该是到哪里都没有围墙的,就像开放的大学,对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人与人之间的戒心决定了城市空间里围墙的高度。



复兴岛公园。徐杰 摄


徐杰最喜欢的地方,是复兴岛和复兴岛公园。他认为那里与上海其他地方相比,有一种不同的时代感。他描述了自己在复兴岛的体验:


“那个时候还没有通地铁,通过定海桥走进去,就好像进入了一个80年代的地区。只有一辆公交是上岛的。我进去的时候,看到一群外国留学生骑自行车飞驰进入。后来我走进公园,正是樱花大开的时间,开始觉得公园里一个人没有,后来听到一个老人在吹乐器,音乐好像环绕了整个公园。这个公园原来是日本军方的一个别墅,所以很像一个私人的空间,后来居然看到一个穿和服的女子,让我帮她拍照。在樱花下面,我真有点恍惚,后来发现是一群人在cosplay。最后,我还找到了那群骑车的外国学生,他们在一个大草坪上野餐。复兴岛公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被人忘记了,但在那个时刻,我才觉得这个地方真有意思。”



复兴岛公园。徐杰 摄


作为艺术家,徐杰期待有更多元化的城市空间。“不是说需要很多的M50,而是完全不同气质的不同空间,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气质,这样城市才更有活力。”


充满市民气息的空间


作家笔下营建的城市空间,亦源于自身的经验体认。“海派作家”的概念也正来自上海的特殊性。如果说金宇澄的《繁花》,描述了几十年前上海那些让人怀念的里弄气息,那么如今上海青年作家,又怎么看上海的城市空间?


在生长于上海的青年作家钱佳楠心中,上海最美的空间,是虹口区的四川北路。她认为,这条路上历史与现时高度融合,既可以看到不拘一格的老房子、名人故居,还具有浓重的市民气息,沿街的小店,老式的国营饭店。“这是一个一直被注入新生命的空间。”



四川北路片区。钱佳楠 摄


钱佳楠期待,上海能拥有更多充满市民气息的空间,就像西方城市周末集市那样的空间,因为市民丰沛的生命活力会让城市活起来。


但是,她现在感到,市区市民气息急剧萎缩。她发现,最近一次去四川北路,很多小店都没有了,国营的老饭店里是闷闷不乐的老阿姨。与此相对的是,几乎隔一条路就可以看到一栋新的商业大楼,大楼里的店家都是那些到处可见的连锁品牌。“失去个性是其一,第二当然也是物价的提升,让中低收入的人去哪里消费呢?他们好像被一个加速发展的上海给‘消灭’了,或者‘边缘化’了。”



乍浦路桥。钱佳楠 摄


钱佳楠向我们讲了自己听说过的一件事。有位建筑师,看中了徐汇区某个公交车终点站,他觉得那块地很好,做公交车站太浪费,应该拿来盖商业地产,决定回去跟上级报备。她听到这件事后,非常惊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以后让公交车停在哪里呢?难道停在郊区,让公交车师傅每天清晨从奉贤来市区上班?她认为,城市的灵魂在人,人生活在那里,所有的建筑就活了,如果更多的人离开了这里,建筑就成为千篇一律的、类似机器的东西。


钱佳楠期待,上海能少造一些商业广场。她认为,应该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角度出发,让居民住在原地,而拆迁应该是城市发展的最后一个选项。


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主任周俭的看法有不谋而合之处。周俭认为,上海最美的城市空间应该是街道,但近十年来的新建道路却基本丢失了上海自己的东西。


周俭说:“上海最美的街道是那些小尺度的、充满人情的、看得见上海人日常生活场景的、细密的街道网络。像南昌路、陕西南路、长乐路、永嘉路、乌鲁木齐路等,这样的街道是经过了日积月累而具有了本土历史文化意义的日常生活空间,承载着上海独特的社会生活。在这些街道上,不仅能看到上海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独特的街道空间景观,更可以感受到上海人的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是,这种日常性空间是上海人生活的一部分。当然,有些解放后建设的街道,比如鞍山路、兰溪路等,同样可以给人这样的体验。可惜的是,有些这样的街道已经完全变样了,像长寿路、曹家渡地区和四川北路海宁路地区等。”


珍视有衰败感的城市空间



思南路。梁捷 摄


经济学者、文化工作者梁捷,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住在田子坊,亲身体会了一个里弄变成旅游观光地的过程。他表示,思南路是自己从小最喜欢的路。在他看来,这里的街道很小、很窄,距离最热闹马路一步之遥,虽然在不断被资本侵袭,但还是保留了原有的一些生活化的特征,与之相连的香山路、南昌路也类似。


他说,自己最珍视的是街道上的衰败感:“那种衰败感是真实的,像过去的白墙,刚刚刷完是雪白的,很难看,慢慢会有些雨迹,青苔,变得发灰,这时候才变得自然,和周围融为一体。上海的建筑、空间也是与市民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都经历过好几代难看的房子,工人的历史,全国化和全球化的历史,这些都是无法直接割断的。”


他表示对1990年代以后兴起的浦东空间没有任何感情。“现在的新房子都无比突兀,如果在很偏远的没有什么历史的地方,那也算了。如果在市中心,还是要老老实实面对上海的历史。”从世博会开始,梁捷深切感受到建筑学的恐怖,今年,他也和一些建筑师打过交道,最大感触是,要比过去更坚定地坚持“保守主义”的立场,“我们最大的敌人是部分建筑师和部分规划师”。


作为经济学者,梁捷希望城市更新必须要谨慎和保守,要面对历史而非面向经济。他对上海的期望是,上海内城能像苏州老城或日本京都,可以自然而然地衰败,保证目前这种程度就好。


有同感的还有文化工作者陈韵。她喜欢低矮的房屋和窄小的街道,她说这种老的城厢空间最美,因为最有人味。人是这些地方的主流,没有汽车的位置;尺度和速度都是人的。但这些都在被拆迁,被放大为所谓现代的、便利的城市空间。她有些悲观地认为,对于当下的城市,没有办法再期待什么了。


期待有品质的跑步空间


景观设计师钱洁艳也会经常设计漫步道、跑道和自行车道。作为跑步爱好者,她发现,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忽略使用习惯,造成一些使用的障碍,比如慢跑道、自行车道在平面上出现忽然的转折,跑道的连续性不强等。


对上海不同的跑步空间,她有很多专业的看法。


她觉得,徐汇滨江是上海最好的跑步场所,但这种品质的跑步空间在上海太稀缺,因此去那里活动的人过多。在她看来,其他地方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后滩公园,“在设计上其实有一条连续的、适合快速运动的小道,但被管理方拦在围墙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由于场地限制,连续性也不高。”而世纪公园一带,“慢跑道设计在人行道内侧,快速运动的人在慢速走路的人内侧运动,让跑者觉得很奇怪,行人也很没有安全感。一看就是因为去那活动的人多了,事后强补出来的一条跑道。”她认为,对世纪公园而言,其实解决方法也很简单,晚上使其保持开放就好了。



川杨河边的滨水绿带。钱洁艳 摄


钱洁艳期待,上海能保留更多本土河道,并且把河道两岸的绿线留得尽量宽一些,让大家有连续的、可以活动的公共空间。她表示,自己家附近的川杨河边,就有一段完整的滨水绿带,她沿着这条滨水绿带可以直接走到外婆家,所以她很喜欢这个地方。


钱洁艳还曾在七号线杨高南路站附近发现了一条绿廊,穿过老旧的居住区通到浦东图书馆,虽然这里没有很昂贵的设计,但立刻使小区的品质提升了一个档次。她喜欢这些在已有的城市结构基础上所添加的朴实无华的设计。


期待更专业的运动空间


公务员小徐是个运动爱好者,平常主要练习空手道和柔道,偶尔还练习拳击、踢拳、游泳、射击和射箭。天气好的时候,小徐会去公园绿地或操场锻炼,比如天山公园、凯旋绿地、延安西路天山路的绿地。他期望城市绿地有更多的空地和树木,周围能有一圈跑道,而锻炼的人也能自觉使用绿地,不打扰别人的使用。


当下城市对运动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缺乏足够的空间。合适的场地一直是运动机构面临的问题。小徐现在练习柔道的地方叫龙心馆,是一家推广柔道运动的日本非盈利机构,之前的道场在一家办公楼内,现在的道场在地下停车库里。


今年4月,小徐去日本进行了一次运动之旅,他去了日本空手道协会总部和支部道场,还认识了拍摄过《高踢少女》的导演西东彦,西东彦导演还为他拍了一个微电影。



日本空手协会总部内的活动告示板。图片来自小徐


小徐希望,上海能有像日本空手道协会总部那样的大型多层场馆,那里有大小道场,也有协会的办公室。这一大型多层场馆,使用频率也不低,一天有四堂课加自由时间,使用者可以洗澡,可以采用日付或月付的形式,价格不超过人民币500元/月。而日本空手道协会支部的场地是向社会租借,如每周租借两次学校场地,这些支部的综合武道场面积也不小。



日本空手协会总部内的武道场。图片来自小徐


说到中日运动空间的最大区别,小徐这样总结:“中国虽然大,但是运动场馆都不大;日本地方小街道窄,但道场都特别大。”


期待更安全友善的遛狗空间


设计师钱洁艳还养了几只小狗,平常她会在自家小区的花园遛狗。她觉得这个遛狗空间挺好,小区花园有一片充满儿童和老人活动设施的地方,也有一片空旷的草坪,所以一半给人,一半给人和动物互动。但如果想带小狗出门,去更好的遛狗的地方,就很不方便了。



摄影师许海峰居住的小区里,可以遛狗的绿地。许海峰 摄


澎湃新闻的摄影师许海峰,有一只活泼可爱的狗狗叫七仔。他认为自己比较幸运,所在小区有几块比较好的绿地,适合遛狗,也不打扰邻居。许海峰认为,狗狗和人类一样,都期望有一个安全友善的场所停留,并可以游玩并结交一些新朋友,但人类几乎不会考虑动物的社交需要。



七仔在草地上玩耍。许海峰 摄


摄影师许海峰居住的地方靠近沪西工人文化宫,他常去那里里买狗粮和花草,会带七仔去那边散步。他这样评价沪西工人文化宫片区:


“我觉得,沪西工人文化宫是市区很难得的一处好地方,有现代嘈杂的地方,有传统古意的景致,有迟暮的老人,有生猛的年轻人。最要紧的是,这里有一大片水域,中间橘色的亭子屋顶让人想到欧洲某个小镇的一景。这里空间相对比较大,相对封闭的环境,遛狗相对不扰民,同时因为市场内有一个花鸟市场,大家对在此遛狗的认知度比较高。不会出现路人厌恶的神情。夏天的时候带本书,遛完狗随便在那张长椅上看看书,发发呆,因狗狗的原因还能与陌生人闲聊几句。”



沪西工人文化宫附近街道上的遛狗空间。许海峰 摄



沪西工人文化宫附近街道上玩耍的狗狗和主人。许海峰 摄


今天4月,许海峰在沪西工人文化宫附近捡到一只刚出生1-2个月、被人遗弃的病狗,但他很少同时带两只狗出小区——主要是考虑到外面不安全,有的路人也会怕狗。说到上海的遛狗空间,许海峰认为,公园是个不错的地方,但上海的公园几乎都限制宠物进入。很多人不得不在商场门口遛狗,在商场门口的水泥地上遛狗,显然不及草地上来得舒服。“人是人,狗也是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